English

保健食品:切莫跟着广告走

保健食品广告仅四成合法
2000-08-15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梁捷 我有话说

电视上频频出现这样的广告:吃了钙“腰不酸了、背不疼了,腿也不抽筋了”。钙仿佛成了中老年人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然而,营养专家却告诫人们,钙只是一种保健食品,它不能治疗疾病。

如今,这类的保健食品五花八门,竞相出现在超市的柜台上、媒体的广告上,甚至出现在暗地里操作的“传销”渠道里。什么鳖精、减肥食品、鱼油等等,多得让人目不暇接。有关部门报告表明,截至去年底,我国批准生产的保健食品就达2000余种。而央视广告中保健食品的广告投放量目前居第二位。

据中国消协与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共同对121份保健食品的说明书、产品介绍手册、印刷品广告以及在媒体上发布的广告内容的调查:宣传内容符合法律法规的占26.5%;对产品功能进行虚假宣传的占42.1%;没有经过卫生部批准,擅自宣称产品具有保健功能的占31.4%。

保健食品是什么

保健食品姓“食”,不姓“药”,这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有明确的定义。

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贾亚光认为,保健食品适合“第三态症状”人群。这些人常有腰膝酸软、四肢无力、情绪低落、心情烦躁、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头晕目眩、失眠健忘、易患感冒等等不良感觉或体验,到医院去检查,又说不清患有什么疾病。这就是典型的人体第三态,并且占有50%比例的人群。“是药三分毒”,即使是宣称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中药滋补品,也存在“虚不受补”的问题。卫生部审批保健食品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无毒副作用,然后才是保健功能,如此而已。

可怕的误导

由于保健食品内藏巨大的商机,于是各种各样打着保健食品招牌的补品也就纷纷抢滩,争夺市场。现在有些保健食品的经营者想方设法将保健食品当药品来卖,拼命承诺产品的功效,宣传疗效。还有些保健食品补上了“高科技”的标签,让那些迫切想摆脱病魔纠缠的消费者上当受骗。

据了解,国家卫生部从未批准过“改善性功能”和“增高”功能的保健食品,然而一些企业竟无中生有,堂而皇之地大肆宣传这些功能;一些企业我行我素,在宣传中擅自增加其产品的保健功能,如有的保健食品把某些“免疫”功能夸大成了具有“美容”功能;还有一些企业采取以宣传产品主要原料所具有的疗效的办法来暗示疗效,误导消费者;一些“营养素补充剂”的生产企业称其产品具有某种“特定保健功能”,如批准“补钙”的营养素补充剂,宣传成“改善骨质疏松”的功能等等。

权威人士如是说

保健市场的现状堪忧。中消协负责人说:保健食品市场虚假、夸大、违规宣传的情况泛滥,严重违反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有关人士认为,这种现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其后果会误导消费者丧失对保健食品的客观认知,对保健食品的功效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把保健食品当成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导致有病不吃药,贻误病情,损害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而业内普遍存在的这种急功近利,甚至瞒天过海、偷梁换柱的营销方式,必将损害行业的整体形象,损害业内正当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也有人认为,出现这种现状,推波助澜的媒体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